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表日期:2023-06-05 阅览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5)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开拓创新能力和良好科研作风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系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能在建材、冶金、新型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节能环保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技术改造、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

1.材料工程理论与装备

2.资源循环理论与技术

3.新型生态建筑材料

4.高温结构材料理论与应用

5.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理论与技术

6.先进水泥基复合材料

7.新型能源材料

8.磁性材料

9.金属材料成形组织性能控制

10.金属材料表面技术

11.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备理论与应用

12.金属基复合材料

13.材料先进连接理论与技术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非定向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定向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7年。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研究生的个人特点,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订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论文安排等的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安排。

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特别要注意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并倡导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从事探索性研究。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所有课程学习应在第1学期内完成。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所有工学博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修满至少12学分,其中学术创新2学分。

对于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主干课程2~3门,补修课程必须合格但不计学分。具体的课程设置详见附表。

六、学术成果要求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并形成一定数量的反映其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学术成果,具体要求按照学校、学院的相关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

1.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途径,最迟在第3学期内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并经所在教研室(研究所)讨论审核确定后,按计划开展学位论文工作。论文题目应对国民经济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学术上有一定的意义。

2.为保证研究生质量,在第5学期开展研究生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3.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为5~7万字(含图表)。

论文答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八、参与人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爱琼、马幼平王文礼王快社、云斯宁、尹洪峰、李  辉、李国新、肖国庆、何廷树、宋学锋、张耀君、杨西荣、侯新凯、蒋明学、嵇  鹰、雷西萍、薛群虎、魏  


附表: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共

基础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1

必修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1

36

1

必修

国际会议交流

1

30

1

必修

学科

基础

模糊数学

2

32

1

优化与决策

3

48

1

数理方程

3

48

1

应用泛函分析

3

48

1

有限单元法

2

32

2

张量分析

2

32

1

断裂力学

3

48

1

偏微分方程数值求解

2

32

1

材料研究方法

2

32

2

材料表征新技术

2

32

2

高温过程动力学

2

32

2

高等传热学

2

32

2

气固两相流

2

32

1

材料化学(

2

32

2

材料化学

2

32

1

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

2

32

1

现代材料加工学

2

32

2

现代物理冶金学

2

32

2

材料学方法论

2

32

2

现代冶金工程

2

32

2

材料成型过程的摩擦学

2

32

2

高温物理化学

2

32

2

循环经济概论 II

2

32

1

固体电介质

2

32

2

功能材料学

2

32

1

太阳能电池原理及技术

2

32

1

电子材料基础理论

2

32

1

学科专业

现代光电子材料

2

32

1

磁性材料与器件

2

32

2

资源循环工程原理

2

32

2

材料设计与模拟

2

32

2

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理论与应用

2

32

2

混凝土工程理论与应用

2

32

2

学科专业

现代水泥基复合材料理论与技术

2

32

2

新型能源材料

2

32

2

生物质能工程

2

32

2

多铁性材料

2

32

2

磁性物理学

2

32

1

材料热力学

2

32

1

膜分离理论与技术

2

32

1

公共

选修

第二外国语(日、俄、德、法)

2

40

1

 

量纲分析

1

16

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

18

1

学科

选修

场论与矢量分析

2

32

2

流体力学

2

32

2

材料热工技术与节能设计

2

32

2

钢筋混凝土力学

1.5

24

1

传感器原理与技术

2

32

1

低维材料

2

32

1

高分子材料(II

2

32

1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与应用

2

32

2

环境材料

2

32

2

建筑材料前沿(专题报告)

2

32

1

冶金与材料前沿技术(讲座)

2

32

2

土木工程施工控制技术

2

32

2

先进高温结构陶瓷

2

32

2

先进碳材料

2

32

2

现代绿色建筑材料

2

32

2

绿色冶金新工艺

2

32

1

现代轧制理论与工艺

2

32

2

先进金属材料制备

2

32

2

有机先驱体转化陶瓷

2

32

1

先进复合材料

2

32

1

合金热力学

2

32

1

冶金生态学

2

32

2

特种场冶金

2

32

2

过程模拟:仿真与优化

2

32

2

冶金与材料电化学

2

32

2

功能梯度材料

2

32

2

薄膜制备新技术

2

32

2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

2

32

2

材料物理性能

2

32

1

表面与界面

2

32

1

微生物利用新技术

2

32

2

固体物理

2

32

2

电化学基础

2

32

1

半导体物理

2

32

2

晶体结构学

2

32

1

特种功能涂层

2

32

2

必修环节

学科前沿专题讲座(不少于4次)

1

/

/

 

学术创新学分

2

/

/

补修课

材料科学导论

1

72

1

 

材料科学基础

3

48

2

传递工程

2

32

2

胶凝材料学

3

48

1

气固过程工程学

2

32

2

有机化学

1

36

1

注:1.学科开设学科前沿专题讲座,并设为校内公开课。

2.达到以下条件之一可获得学术创新2学分:

1)进行3个月以上赴国(境)外交流学习、联合培养或参与国际合作研究;

2)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3)在校内作不少于2次的公开学术报告(其中1次须在校博士生论坛宣读论文);

4)获授权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件;

5)参加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并获奖。